业绩下滑,持续亏损,荣盛发展再遭深交所问询。
(资料图)
5月10日,深交所下发关于对荣盛发展2022年年报的问询函。问询函指出,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17.93亿元,同比下降32.70%。
其中,房地产业务收入288.79亿元,毛利率为2.23%,同比下降17.19个百分点。公司2022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3.1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9.6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29.16%、223.42%。
问询函要求公司结合所处行业环境、主营业务经营情况、收入确认及成本结转、资产减值情况等,说明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大幅下滑、业绩大额亏损且亏损面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及合理性;量化分析报告期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原因,并说明毛利率水平及变化趋势是否偏离同行业可比公司,是否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同时,问询函还指出,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92.02亿元,较期初下降53.29%。
有息负债(含短期借款、应付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及应付债券)期末余额共计423.04亿元,有息负债余额远高于货币资金余额,其中逾期未支付票据金额为37.36亿元。
公司速动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分别为0.29、0.4,均小于1,资产负债率为89.96%,较年初增加5.47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4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6.73%。
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货币资金余额大幅下降的原因,并结合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余额远低于有息债务余额、资产负债率较高、大额票据逾期等情况,分析说明公司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如是,作出特别风险提示。
同时,2023年3月21日,公司披露《关于境外间接全资子公司债务相关情况的公告》,因新增融资受阻,资金流动性持续承压,公司暂停支付两笔到期美元债券本息共计3.67亿美元。
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前述美元债违约对公司经营状况、融资情况及其他债务的影响,截至目前相关债务违约处置的最新进展,公司拟采取的措施等。
问询函还指出,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2022年存货期末余额分别为1925.56亿元、1,682.09亿元,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6.47亿元、83.10亿元。报告期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同比增加127.85%。
问询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报告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涉及的具体项目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所处城市、项目业态、开发建设状态、存货账面余额、报告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等;详细说明主要项目存货期末可变现净值的确认依据及主要测算过程,重要假设及关键参数的选取标准及依据,与2021年相比是否存在较大变化,如是,说明主要原因及合理性,并结合相关项目实际销售价格、所在地区市场情况、周边可比商品价格等,说明报告期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合理合规性;说明公司报告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大幅增加的原因,报告期计提大额减值的项目是否在以前年度已出现减值迹象,是否存在集中报告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形,以前年度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合理等。
在陷入危机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荣盛发展通过各种手段降债降负,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据公开资料显示,荣盛发展始于河北廊坊,创始人耿建明来自江苏南京。1985年从部队毕业后,耿建明就被分配到了廊坊市城建局所属的一家建设公司工作。在这里工作近十年后,他毅然决定辞职创业,并成立了荣盛实业有限公司,开始进军建设工程领域。
凭借着在廊坊城建公司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人脉,耿建明于1998年大举进军房地产。1999年,耿建明将荣盛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布局在了老家南京,彼时“南京·方州花园”一经推出,便销售殆尽。而南京项目成功后,耿建明还在廊坊开发了阿尔卡迪亚等楼盘,并迅速成为当地知名房企。
2000年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狂飙期,如同大多数房企一样,荣盛发展迅速全国“开疆拓土”。2007年,荣盛发展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河北省首家通过IPO上市的房地产企业。2018年,荣盛发展的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到2019年和2020年,荣盛发展的销售额也均保持在千亿以上,分别实现1154亿元和1271亿元。
房企规模化的助推器是大肆举债。千亿背后是高负债比。和大多数房企一样,荣盛发展亦认为高周转就能掩盖一切,哪知风向急转,又遭遇天灾人祸,今日的举步维艰成为必然。
荣盛发展如何起死回生?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很难。
资本市场也一路看衰,股价持续下跌。有投资者问荣盛发展董秘,近期贵公司股票一路下行,已经严重背离公司估值,贵公司有没有股票回购计划?
荣盛发展董秘回答:谢谢您的关心。
内容来源:文轩新闻
作者:张敏
下一篇:最后一页